来源: 人气:3838 时间:2018-05-18
【内容提要】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无论在学生、教师、课堂方面都存在着滞后于社会信息化的问题,同时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针对教学现状、面临挑战及教学模式的探讨展开阐述,冀能在万千条路中找到一条更为合理的教与学的道路。
【关键词】信息化; 教学现状;面临挑战;教与学模式的探讨
当代以国际互联网普及应用为标志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与信息化。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教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化教育进课堂为目的,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的感受和消化,不断积累和总结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最终形成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与学?本文从教学现状、面临挑战及教与学模式的探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生、教师与课堂教学不匹配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同学间学习态度、习惯、方式和成绩差异大;但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伴随着信息时代成长;他们不喜欢说教,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喜欢动手操作;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娱乐、休闲、搜集信息,喜欢借助各种平台进行沟通;
(二)、教师:职业院校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有一些了解,但不全面;单个教师的力量有限,大都希望有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希望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状况,但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希望有N个网站,想用的东西都能找到,由自己来选择运用;
(三)、课堂:现在的职业学校课堂,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信息技术正在走近课堂,课程与技术正在整合,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滞后于社会,信息技术应用模式依然单一,存在“教室被设备绑架、教师被软件绑架”的现象;信息技术辅助教的多,辅助学的少,没有根本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与当代学生喜用的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匹配。
二、信息化环境下学习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学习资源数字化、教学情景虚拟化、学习环境网络化;同时信息化环境下知识的分类更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获取知识的方式明显交叉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开放自由:微博、搜索、QQ、飞信、微信等多种远程支持的方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
同时信息化时代对学习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不同于工业时代,重要的不是拥有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知道知识在哪里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学习重点的转移,必然会对学习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
(一)、学习目标的挑战
数字化时代学习观认为,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的学习工具,而不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来教学习者学习。当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时,学习的本质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学习者不是直接从教师或技术中学习什么,只能从思维中学习,技术的角色是作为学习者思维发展的参与者和帮助者。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目标必须从低阶能力的培养转向高阶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方式的挑战
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有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现阶段,大部分的教学都是课堂教学这种群体接受方式,少量为一对一的辅导。这种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接受,它在培养学习者学习基础知识、解决良构的问题、训练聚合型思维和近迁移能力等方面是高效的模式。对学习者来说,这种模式是他主的、顺从的、被动的、复制的和知识继承性的学习方式。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生活中高分低能的学生就是这种教育结果的典型的代表。信息化时代对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学习资源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离不开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建立完全意义上、随时随地可以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可能会成为数字化时代学习的关键因素。
(四)、学习者自身面临的挑战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者素质首先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数字化时代学校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是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因此,学习者必须接受终身学习的思想;其次,学习者的素质包括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学习资源的数字化为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提。但是,学习者还必须有能力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得所需的学习材料,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与学模式的探讨:
基于以上教学现状及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者所面临的挑战,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有效的教与学,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换教师的角色,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的工作。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的传统地位与传统角色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但这不是宣告教师的角色会消失,恰恰相反,教师的角色需要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以往由于信息的封闭,知识面的狭隘,传统教师主要地充当人类文化的传递者、知识的传授者。传统教师由于掌握着知识(信息)这样一种稀缺资源也使得教师的地位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因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也不是单一的播放器、传声筒,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教师没有了笼罩在身上神的光环,彻底变成了人,变成了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遨游知识海洋、开拓未来的伙伴。同时,教师的言传身教赋予了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更要突出指导学生对相关信息分析处理,既要明确指导学生掌握主流的信息,也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这些将为学生终身学习搭建起一座桥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用不同的信息资源传达教学信息,使之有机地配合达到教学要求,但要注意媒体的选取和使用方式要恰当合理,务必遵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使用合适的内容的原则。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之成为知识的自我建构者。
今天的学生成长于信息不断涌现和信息渠道多样的年代。各种传媒手段,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以后,学生获得的信息知识甚至比老师还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替代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与分析,这些需要依靠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对信息进行选择与分析。
信息的多样化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他们的价值观趋于多元化,自我意识更强。学生对外界的信息刺激不是像镜子那样消极地产生反映,他对获得的知识信息也不像录音机那样机械地转录和存储,他是用自己的头脑能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教师不能也无法代替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做能思考的,教师都不要包办代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仅需要学生去掌握,还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去解决。
(三)、有效运用教育的激励作用,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化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人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人带来巨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彼此或自我诱发教育需要与动机,引导教育(包含教学)行为,努力实现教育目的或教学目标。首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到学习内容上,教师在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怀疑、发现、新奇、探索和幻想的价值努力地使学生主动地、研究性地、冒险性地学习教学内容;其次强调学习内容的相关性。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指导学生进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学习,从而达到拓展学生学习知识面,开拓学生思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帮助学生保持对成功的期待。要求学生确立短期目标,注意学生在学习中已取得的成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反应并提供刺激性的激励,帮助学生把成就归于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与此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向目标前进的距离,保持对下一个成功或争取更大更多成功的期待。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一种方向、一份清醒,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勇于创新,进行有效的课堂尝试
1、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环境。
2、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上,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师多种角色的转变,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课下,学生使用助学软件进行预习、复习、试验、操作和训练,支持个性化、多样化学习。
3、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将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引入教学中来。即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将课堂的时间重点用于开展对学生发展更有价值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老师讲课的视频学生可以反复看,练习可以反复做,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是有益的。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创新教育开辟了崭新的空间,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要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让信息技术全面走进课堂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让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尽快从“低效率、高负荷”的沉重压力下挣脱出来,从容面对现代化教育的挑战,使广大教师成为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为之师,使每一名同学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平添了许多的生机,同时也让教师增添了更多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成功地转换自身的角色,学生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激励来激励学生等等问题是我们始终值得探讨的。
【参考资料】
1、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桑新民 《从印刷时代走向信息时代》
2、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 蒋鸣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方向》
3、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研究所 刘晓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 南开大学出版社 劳凯声 《教育学》